首页资讯正文

头条:好戏 | 《浪姐4》是在自娱自乐吗?

文 | 沈 林


(相关资料图)

最新的“浪姐”出圈了。不过不是节目舞台,而是徐怀钰划水。

原本万众期待的翻盘局,徐姐姐给大家真实上演了咸鱼摆烂局:唱跳不好有什么关系,我可以道歉呐?还能蹭个热搜上。

不知道这一波口碑后,徐姐姐后续的舞台能不能口碑翻盘。

浪姐综艺做到了第四季,名字从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改成了《乘风破浪》,今年破浪也没有了,改成了《乘风2023》。不过名字改来改去,姐姐虽然消失不见,但整个节目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,换句话说,少了那么一些新鲜感。

节目组不是没有努力。

首先,今年的浪姐邀请了很多“国际姐姐”,她们来自美国、俄罗斯、日本、越南、韩国等多个国家,其中不乏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歌手。阵容的改变轨迹,让人想起《歌手》,也是逐渐变得国际化。一方面,是因为适合这个节目的国内明星已经邀请得差不多了;另一方面,或许也是因为节目组想拓展海外收视人群,扩大影响力。

其次,节目组还拓宽了年龄的限制。记得第一季的浪姐,第一个要求就是年龄30+,今年,29岁的吉娜也进入了浪姐,看来去掉姐姐两个字,背后还是挺有深意的,年龄放宽后,节目组能够选取的人选范围可就大得多了。只不过这么做,浪姐未来可能变成浪妹,离节目的初心有没有变远,就不好说了。

相比较第一季的寒酸,现如今浪姐的赞助商已经多到数不过来,据说首轮广告招商已超10亿元,吸金能力可谓强悍。节目邀请到的嘉宾咖位也越来越大,SHE的Ella、蔡少芬、朱珠、贾静雯等,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线明星,当然,节目中也不乏加塞的一些关系户,既不认识也没听说过,这是芒果台一向的操作。

可惜的是,明星越来越多的同时,节目却变得乏善可陈。

第一季的嘉宾,属于大家都有印象,但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女星。在一集一集的节目中,观众逐渐摸清了浪姐的套路,评委们也会非常直白地评价姐姐们是否能够成团——相比于单打独斗的演员或者歌手,想要成团,考验的不是你每一项的个人能力,而是在团队中起到的功能——所谓颜值担当、歌唱担当、跳舞担当等等,只要有一项特别突出,有个人特质,你就获得了成团的可能性,也有条件展现出一个合格的舞台。

为了获得观众的喜爱度,第一季的姐姐们,虽然每次公演前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,但能够感受到彼此girls help girls的欲望,留下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舞台,比如《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》《兰花草》《大碗宽面》《相爱后动物感伤》《Last Dance》等等,现在回头重温也是耐听耐看的。

第一季的姐姐们明显也更放得开,爆笑名场面一个接一个,比如张雨绮上了初舞台后被人打了待定的X,问评委“X代表很优秀吗”,笨蛋美女的人设立住了;比如伊能静被工作人员要求挡膝盖时,直接回复“你们能不能配合我一下别让我配合你们”,很真实的工作状态.......因为大家没觉得这个节目会火,所以很多对话、人与人的相处更为真实,接近“真人秀”。

也许是节目火了,后面几季来的姐姐们各怀心思,大家都端着,节目就没那么好看了;也许是套路已然熟悉了解,观众也没第一季那么投入。这样的感觉在最近的浪姐中几乎感受不到了。

比如最新的一季中,所有姐姐们集结见面的场景,除了前面的Ella、谢娜、蔡少芬在活跃气氛,后面来的姐姐们,几乎处于谁也不认识谁的尴尬中。还有娱乐圈小透明带着自己做的名片分发给各位姐姐,告诉大家可以稍后加微信(因为节目录制不允许带手机),结果后采的时候她透露,根本没人加她.......

在初舞台环节,大部分舞台都显得平淡而没有记忆点,被寄予厚望的徐怀钰,准备的《分飞》只让人感到局促,无法复制王心凌的爆火,也被观众们认为没有抓住机会;相比之下,几个国际姐姐的舞台准备得更加充分,尤其是越南和日本的两位,表现确实可圈可点,但外语歌想激起观众共鸣,确实有难度。

到了一公舞台,大家熟悉的歌和表演者,更容易获得高分。但实际舞台质量,却和打分不成正比。除了徐怀钰划 水的那个舞台最为出圈,其他高分舞台也远不到称神的地步——浪姐4,就如网友评论的,逐渐沦为了拼盘演唱会水平的综艺,“既然只乘风不破浪,那叫什么乘风破浪嘛”。

我们也能从数据上看出端倪,在《浪姐4》第二期更新的这天,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低于《奔跑吧7》《向往的生活7》等。有观众不留情面地指出:“上了这么多热搜,却像是自娱自乐。”这也说明,目前节目的营销要大过真实收看的热度。

只想乘风,不再破浪的浪姐,会止步于自娱自乐吗?仍然期待接下来的舞台,能够带给人惊喜。

中国—中亚首次实体形式峰会,却看到千年底蕴!

紧急寻人!22岁大学生失联9天

“母女三人缠缚后溺亡”事件持续发酵,真相究竟如何?

版权说明

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,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、出版、改编,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,违者必究!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